离心机历史
  • 2022年

    Allegra V-15R冷冻型台式高速离心机焕新上市

  • 2018年

    具备超平稳离心技术 (UHT)的Avanti J-15/R多功能台式离心机

  • 2016年

    Optima AUC 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 2015年

    Avanti® JXN-30智能型高效离心机

  • 2014年

    Avanti® JXN-26 智能型高效离心机上市

  • 2012年

    Optima™ XPN 系列全球首台智能型超速离心机

  • 2010年

    Mobilefuge
    任何地方的自由

  • 2007年

    Optima MAX-XP台式超速离心机(设计紧凑、快速、安静、安全)

  • 2004年

    Allegra X-15 全球唯一可处理细胞培养瓶的台式离心机

  • 2003年

    Allegra X-22 Series Benchtop Centrifuges

  • 2002年

    Optima™ L-XP 全球首先采用触幕式操作的超速离心机

    Avanti® J-E多用途高效离心机

  • 2000年

    Avanti® J-20 XP 高效离心机

  • 1998年

    ARIES 全球独有可以自我修正平衡的转头

    Optima™ MAX 全球首台超过一百万离心力的台式超速离心机

  • 1996年

    Optima™ XL-L 拥有两种检测系统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Avanti J-301 High Performance Centrifuge

    Microfuge R and Microfuge Lite

    Optima SX-A and XL-I Series Ultracentrifuge

  • 1995年

    Optima XL-100 Ultracentrifuge

  • 1993年

    Avanti 30 Tabletop Centrifuge

    J2-HC Centrifuge

    GS-15 Series Multipurpose Microcentrifuge

    全球独有利用可变磁阻驱动系统的高效离心机Avanti J系列上市

  • 1992年

    L7-80 Ultracentrifuge

  • 1991年

    J2 Series High Speed Centrifuges

    Spinchron Centrifuges

    Optima™ XL-A 重新设计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 1990年

    GS-6 Series Centrifuges

  • 1989年

    GS-6 Series Centrifuges

    首先采用半导体制冷却驱动系统的超速离心机Optima™ L系列
    摒弃采用非氯氟烃制冷剂,引进Optima热电冷却、动态惯量检测(DRIC)、湿度去除等技术

  • 1987年

    GP Series Centrifuges

    Model L7-65 Ultracentrifuge

  • 1986年

    Microfuge E Miniature Tabletop Centrifuge

  • 1985年

    L7型真空封装驱动器,诊断信息和89000rpm

    SpinPro超离心专家系统方法开发和计算工具

  • 1984年

    Microfuge E Miniature Tabletop Centrifuge

  • 1982年

    型号L5-50P“摇滚”与pir20转子
    PIR-20转子允许岩心离心,不断增加的离心力将液体从含水和含油的岩心样品中置换出来。

    J21-M 全球首台采用感应电机驱动的高速离心机

  • 1981年

    Microfuge E Miniature Tabletop Centrifuge

  • 1979年

    L8-系列 "八十年代的离心机"

    全球首先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及真空密封驱动的超速离心机L8系列

  • 1976年

    TJ-6R 全球首台冷冻台式离心机

  • 1975年

    Airfuge 超速离心机

  • 1974年

    全球首台落地高速离心机J-6问世

    Microfuge® B 全球首台微量离心机

  • 1972年

    Airfuge 带空气涡轮驱动的小样品超离心机-6问世

    TL-100桌面系统

    新的L5系列,L5-50, L5-65和L5-75为您提供了可靠的L2和L3模型的所有优点,加上一系列的创新和扩展功能

    预科紫外扫描仪
    一个额外的光学系统(也安装在L5上的纹影光学系统),为L5的分析测量提供了绰号“米老鼠”。

  • 1969年

    L3-40 制备型超速离心机

  • 1968年

    w2t积分器配件

  • 1966年

    用于加速测试的半导体转子和L3-CT专用离心机,带有用于测试电子元件的特殊转子,4个不同的专用转子,专为测试电子设备的应用而设计

    小册子封面上的纬向转子符号表明,该仪器有一个纬向/ CF的焦点

    L4 系列配备了一个更深的转子室,它能够旋转高分区和CF转子,但也“正常”准备转子。

    与L2-65平行出售,以获得更高的速度,L3-40和L3-50提供了做中速低速离心机的工作。参考L2-65的最高速度

    L2-65B和L2-75B超滤器的发布

  • 1964年

    纬向离心器
    本仪器是在L-超离心机的基础上,专门用于分区离心,只旋转一个专用转子,最大转子容量为1700ml。

  • 1963年

    Type 50 Ti 全球首个钛金属转头

  • 1962年

    纹影光学配件
    适用型号为L2-50、L2-65、L2-65/ 75b和L3-40/50

  • 1960年

    L2-Series制备Ultracentifuge

  • 1950年

    公司名称改为贝克曼仪器有限公司

  • 1949年

    贝克曼L型超离心机是从斯宾科公司的B型离心机发展而来的产品。价格:在发布时4300美元。提升的特点是制冷,安全,齿轮传动,电子控制,高温附件。

    Model L 全球首台制备型超速离心机

  • 1947年

    从1947年到1966年,各种各样的分析转子和配件被开发出来,包括:3个2孔转子,4个4孔转子,2个6孔转子,15个不同的中心部件设计,其中一些有7个不同的高度,4个和更多不同的材料

    转速为60000转/分,离心场为260.000 g。可与制冷,加热和真空系统,可互换的分析和制备转子;吸收、纹影和瑞利条纹光学系统。

    Model E 全球首台分析型超速离心机问世

    专业仪器公司(SPINCO)成立,以商业生产第一个电动超离心机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E型超离心机。至少有20个诺贝尔奖被授予对斯宾科产品的研究。

    我们的离心技术起源于SPINCO公司,一家总部位于加州的公司,联合创始人是Howard Schachman,他是超离心技术的先驱之一

  • 1943年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为海军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测量潜艇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贝克曼博士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Arnold O. Beckman, Inc.)来生产这种分析仪,后来发现第一个商用氧气分析仪的应用,用于监测早产儿的孵育箱中的氧气水平。

    螺旋电位计公司成立。该公司开发了一种独特的电位器,结合广泛的微调和商标为Helipot。最初的目的是作为仪器的替换部件,军方使用专门制造的直升机来开发雷达。

  • 1941年

    DU是第一个可以通过分析物质的外观来确定物质组成的工具́吸收光谱——被吸收的光波长的特征模式。

  • 1938年

    第一个经典的G型pH值计售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停止这条线之前,大约。G型́共售出27800台

  • 1935年

    第一年共售出87个pH计,总收入为11215,95美元。在接下来的50年里,大约有35万款E型、F型和G型pH计被售出。

    贝克曼博士在加州帕萨迪纳市建立了国家技术实验室。

离心机诺奖故事

1、分析超速离心机 (AUC) 与诺贝尔化学奖

分析型超速离心机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年代,瑞典乌普萨拉化学家 Théodor Svedberg在研究胶体扩散、光吸收和沉降性质的时候,他对化学和离心分离相结合领域兴趣浓厚。1923年,在 J.B. Nichols 等同事和工程师 Alf Lysholm 的帮助下,Svedberg 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 转速达到 42,000 RPM(900,000 x g)—— 还配备了用于收集沉降数据的光学系统。Svedberg继续为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制造新转头,直到他确信已经达到最高运行速度!他的方案与今天AUC使用的方案非常相似:蛋白质-胶体溶液密封在平面平行水晶池内,每个水晶池都覆盖一层真空油,并放置在装有冷却系统的转头中。外壳有两个窗口,离心时紫外光束穿透样品,通过紫外线相机拍摄图像。在后续近20年时间里,Svedberg油涡轮驱动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机成为蛋白质化学家们不可或缺的仪器。

在1926年,Svedberg首次使用沉降平衡的方法来测定血红蛋白、卵白蛋白等复杂蛋白质的分子量,引发了蛋白质结构领域的革命。同年,作为首台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创建者,Svedberg因其在物理和胶体化学以及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开发方面的杰出成果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也成为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早期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随着后续科学家对AUC技术不断改进及完善,AUC如今已成为基础科研及生物制药研究领域的利器!

2、分析型超速离心机与DNA半保留复制模型证明

随着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后,科学界提出了3种DNA复制的基本模型,分别为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及分散保留复制。其中半保留复制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即双链DNA会解旋成为两条DNA单链,两条DNA单链各自作为复制模板去合成新的DNA子链,完成复制之后的新DNA双链包含了一条新的DNA单链与一条旧的DNA单链。

Matthew Meselson 与 Franklin Stahl 以大肠杆菌E.coli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著名的密度梯度验证实验。他们将大肠杆菌置于15N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若干代培养以后,大肠杆菌DNA中的氮全部被15N进行标记。之后将这些细菌置于14N同位素培养基中培养。于每一代收集部分样品进行DNA提取,使用贝克曼库尔特Mode E 型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实验。

在切换到14N培养基之前的第“0”代,由于双链都是15N DNA,离心后此类DNA沉降于底部附近。之后,将这些细胞置于14N的环境中培养。经历一代细胞分裂后进行DNA提取,并使用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进行分析,其DNA在离心后也仅产生了一条条带,密度分析表明它由一半15N DNA和一半14N DNA组成,从而排除了DNA全保留复制理论! 细菌培养第二代后,取第二代DNA使用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分析,离心产生了2条条带,第一条条带与第一代DNA沉降的位置相同(一半15N DNA和一半14N DNA),第二条条带位置更高(14N DNA组成)。随着细胞继续分裂,取每一代的DNA进行离心分析,可以看到杂合DNA的条带越来越弱,而较轻的条带逐渐变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细胞只含有14N DNA。这清晰有力地证明了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子细胞DNA的一条链直接来自母链,另一条互补链是新和成的!

Meselson 与Stahl使用Mode E型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进行密度梯度实验对DNA进行分析,以简洁巧妙的方法解决了DNA复制问题,被广泛认为是“最出色的生物学实验”!